原本的副標題是「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」,後來我拿掉了,因為,不像這位「永遠的行政院院長」的備忘錄[註1]。以底下第九點來說:「我買了十多二十年的六合彩,還是一窮二白,連三獎也沒有中」。首先,行政院院長買六合彩就已經帶頭違法(當時是違法的),即使私底下偷偷買,以孫的資歷跟風範我想不太可能。還有,有些標點用的很奇妙,例如:「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?」,雖然有可能是網路轉載時的誤寫,不過更是令人起疑[註2]。
最重要的是,裡面部分意見贊同,但反對的更多。反對的部分我以藍色的字體說明如後。
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(一)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。
(二)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。
(三)這備忘錄記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,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。這點稍微反對,許多父母就是以「這是我以前失敗的經驗」來教導孩子,希望他/她能夠在自己的監督期望與經驗下成長。可是,父母慘痛的成長經歷不表示子女也會如此,即使不小心犯了同樣的錯誤,那從錯誤中學習到的經驗不會比成功少。不過這邊的口氣是提醒,並非要求,所以只是稍微反對。
以下,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:
(一)對你不好的人,你不要太介意,在你一生中,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,除了我和你媽媽。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,你除了要珍惜、感恩外,也請多防備一點,因為,每個人做每件事,總有一個原因,他對你好,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,請你務必搞清楚,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。拿不介意的心態回報對自己不好的人,拿堤防的心態回報對自己好的人,這樣只會讓自己變成一個討厭的人而已,因為前者叫軟弱,後者叫無情,一個對惡人軟弱,對朋友無情的人,豈不討厭。也許這則的本意是想說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,不過主被動完全搞反了。不主動害人,不被動防衛,這點我贊同,不過如果惡人都已經欺壓到自己頭上還不介意不反抗,那就是軟弱。
(二)沒有人是不可代替,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。看透了這一點,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,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,也應該明白,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。沒有人包括父母、愛人和朋友嗎?如果連失去父母、愛人與朋友都覺得「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」,不是極為冷血?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懂愛,而愛的成份包含了在乎與需要,如果覺得失去最愛也都沒什麼大不了,那跟動物有何分別。如果這則是要教導「失去最愛時要堅強」,那根本就是弄錯了,悲傷的人一點都不軟弱,相反地那才是至情至性的表現,也是生為人的表現。況且,堅強非必要表現在情感上不可,工作時的挫折、認錯時的勇氣,才更應該拿出堅強。
(三)生命是短暫的,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,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。因此,愈早珍惜生命,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,與其盼望長壽,倒不如早點享受。
(四)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,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,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、心境而改變。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你,請耐心地等候一下,讓時日慢慢沖洗,讓心靈慢慢沉澱,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。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,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。錯了,會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感受過什麼是最愛,或者說不懂愛,情感的苦會隨著時間消散,但不會遺忘,保有最愛的心態才能得到情感的甜。人生的第一次戀愛誰不憧憬?而這樣的愛往往比往後的愛情更加純淨。
(五)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,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,就一定可以成功。你學到的知識,就是你擁有的武器,可以白手興家,但不可手無寸鐵,謹記!
(六)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,同樣地,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,當你長大可以獨立時,我的責任已經完結。以後,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,吃魚翅還是粉絲,都要自己負責。
(七)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,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,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,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。你怎樣對人,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,如果看不透這一點,你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。
(八)我買了十多二十年的六合彩,還是一窮二白,連三獎也沒有中,這證明人要發達,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,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。
(九)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,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,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,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。很多人似乎是因為這句「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」而分享。是的,這種淒涼絕美的言詞就像春藥,讀起來令人勃起,不過激情之後請回歸理性,好好想一下這些話是否合理受用,如果願意接受也無妨,人都有選擇,這不是強制,是提供反思。
註1:後來查了一下,有網友說這篇原作是香港梁繼璋(出自這裡:http://blog.yahoo.com/_M6TRTYC7MNSOA6MTMB7ATF7DYI/articles/284844),梁繼璋是香港數碼廣播節目主持人(參考自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A2%81%E7%B9%BC%E7%92%8B),跟孫運璿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網路以鵝傳鵝以訛傳訛的事件屢見不鮮不奇怪,多加求證就可辨別真偽(就像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出自張小嫻而非泰戈爾)。只是,轉寄還好,無法獨立思考、全盤接受比較糟糕,有些價值觀若因此受到影響那就更慘。
註2:上述梁繼璋的連結內文是用句號沒錯
留言列表